作者:张舟
我到外地开过几次传播学的年会,每次在场的总会有一些外国朋友,其中美国学者居多。
在这样的会议上,中国学者们在面对外国朋友时,部分中国学者会以英文作全场的演讲。或许是这样的会议被冠上了“国际会议”等字眼;也或许是讲讲英文能表达中国的世界化、国际化、开放化程度;也或许是某些学者在表现自己的语言才能,以向众人传达自己的能力是足够做国际研究的。
但是我对这样的现象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
可以上网搜搜有中国人参加的美国学术会议。却从来看不到美国人会因会场有几位中国人的存在,而以中文作学术报告讲演。
很难理解。
的确,英语是世界语言,但是我们不得不去想想,在中国主办的学术会议,以中国媒体为主体性研究议题的学术会议,在讲演者是中国人、听众也是中国人、外国友人人数不超过个位数的会场,是否有以英文作全场发言的必要。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几百人参加的中国学术会议,在场的几百人是否人人都是英语高手,不借助同声传译的耳机,是否全听得懂用英语做报告的人在说什么。
是为了炫耀还是什么?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参加过的几次会议,倒是很少看到香港和台湾的学者用英语做演讲,他们说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但是努力去把它说好。
我问过几次国内主办学术会议的主办方和工作人员,为什么会有小部分大陆学者用英语做演讲?他们莫非是外国国籍,或者在高校教授的是跨文化传播课程?得到的回答是:今天会有国外学者过来参会,这会方便与他们交流;而且不管是英文学术报告还是英文学术论文,都更容易提高论文的层次,更容易打入“国际”。
这两点理由的第一条,我从来都不会默许,大陆人太为别人着想了,却丢掉了一些东西,丢掉了自己的部分尊严和语言文化;而第二条情有可原,毕竟国际性的研究项目,语言必须是英文,但是主办方忽略了,现在是在为中国人开会,大陆学者往往太急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打入世界了,却不重视国人的感受。
我们先离开学术,看看娱乐。
娱乐圈里,有一位著名的歌星叫周杰伦。台湾人。有新闻报道说,一次在国外的颁奖典礼上,主持人叫周杰伦用英文给观众打个招呼,周杰伦说道,他不会说英文,如果有外国友人想跟他交流,可以学中文。最后他用标准的普通话,与在场的观众打了个招呼,全场掌声雷动。在接受CNN专访时,周杰伦仍以全中文大方作答。
虽然仅仅是娱乐新闻,但是我们不难看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爱国主义自豪精神和些许个人原则。
而在面对即为外国学者的会议上,中国人用蹩脚的英文发言,这是怎样的对比?
尊重国外学者,不如用好同声传译技术。现在部分国内会场都会安装同声传译的耳机和音视频系统,以对中文学术报告进行及时的翻译和传输,便于在场的国外学者理解会议报告内容。我们提倡这种方式,与其国内学者说着蹩脚的英文,全场大部分中国人听不懂,不如用好同声传译,在方便国外友人的同时,也多在乎点在场大部分国人的感受。
中国人学英文的目的性仍待明确。中国人学英文为了应试、为了升职、为了学位、为了工作,却不是为了生活。而从上面的论述来看,美国人学中文是为了生活、为了交往、为了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不用说其它的,仅仅看美国高校不强制学中文,而是设置成百上千中语言课程供学生选择,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但是中国要明白,似乎还要很大一段时间。
提高学术论文的层次,并不仅仅是论述语言变成英文就足够。论文的内容是否国际化?是否前沿化?是否深刻?是否有现实意义?要知道任何一篇论文都可以很容易翻译成英文,如果语言可以代表论文的学术程度,与会的学者们,为什么95%不用英文去提交,而是用标准的中国普通话论述并演讲?
我们怀疑这样一种现象,并且对这种现象持有保留意见。在中国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很多方面需要与世界同步,但是在一些细节上,我们还做的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