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同声传译领域 |
信息技术、建筑、电气、隧道工程、医学、MBA、金融、风险
投资、广告媒介、软件工程、汽车制造业、生命科学、能源、环境保护、通信技术、网络营
销等专门产业 |
|
|
|
什么是同声传译? |
|
|
同声传译,简称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又称同声翻译、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同声传译的最大优点在于效率高,可以保证讲话者作连贯发言,不影响或中断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同声传译是当今世界流行的一种翻译方式,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通常用于正式的国际会议。目前,世界上95%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译的方式。特点是讲者连续不断地发言,而译者是边听边译,原文与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三至四秒,最多达到十多秒。译者仅利用讲者两句之间稍歇的空隙完成翻译工作,因此对译员素质要求非常高。
同声传译是一种受时间严格限制难度极高的语际转换活动,它要求译员在听辨源语讲话的同时,借助已有的主题知识迅速完成对源语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转换和目的语的计划、组织、表达、监听与修正,同步说出目的语译文,因此同声传译又叫同步口译。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同传译员以“闪电般的思维”和令人叹服的口译技巧,成功克服上述多重任务(multi-tasking)间的交织、重叠和干扰给大脑造成的能量短缺和注意力分配困难,使听和说并行不悖,成为与源语发言人一样令人瞩目的明星。 根据 AIIC (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的规定,同传译员只要翻译出演讲者内容的80%就已经算是合格了(同传译员翻译出演讲内容的90 %、100 %当然也有可能),因为很多人平时说话非常快,演讲时又只顾及自己的演讲内容或带各地的口音,同传译员只好调动自己的一切知识储备和经验来全力以赴。那些有意放慢速度照顾同传译员的演讲者毕竟不是太多,这就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同声传译是指口译员利用专门的同声传译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室,俗称“箱子”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讲话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准确、完整地翻译成目的语,其译语输出通过话筒输送。需要传译服务的与会者,可以通过接收装置,调到自己所需的语言频道,从耳机中收听相应的译语输出。这一专门职业虽然叫做“会议口译”,但是除了广泛应用于国际会议之外,也广泛应用于外交外事、会晤谈判、商务活动、新闻传媒、培训授课、电视广播、国际仲裁等诸多领域。就两种口译模式的使用情况而言,交替传译多用于规模较小且只涉及两种工作语言的场合,如外交会晤、双边谈判、访问考察、小范围磋商、记者采访、司法和准司法程序、宴会致词、新闻发布会,以及一些小型研讨会等。而同声传译,由于其具有不占用会议时间的优势,已发展成为会议口译中最常用的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国际场合。几乎所有正式的国际多语言会议以及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欧洲联盟)都采用了同传作为标准口译模式。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语言只有6种,按英文字母顺序为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6种语言同等有效,代表们发言时可以任意选用其中一种。联合国秘书处日常使用的工作语言,则有英语和法语两种,实际上英语使用更广泛。
凡是联合国的正式会议,代表们的发言都要在现场用阿、汉、英、法、俄、西6种语言“同声传译”。正式文件,包括重要发言,都要用6种文字印出,因而每次正式会议都必须安排6种语言的翻译,不得有任何疏漏。
为了完成繁重的翻译任务,联合国秘书处有一支庞大的翻译队伍,由会议事务部管辖。口译和笔译分开,两者加起来有470多人,分别由该部下属的口译与会议司和翻译司负责。
联合国大会会堂和各个会议厅都配有同声传译。每个语种,都有一个称之为“箱子”的同声传译工作室。6种语言共有6个“箱子”。开会时,每个“箱子”里通常坐着3位译员,每位译员头上都戴有耳机倾听发言,轮流对着话筒翻译。会场内,每个座位上都装有6种同声传译机,代表们可以按旋纽选择自己想听的语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设立在德国的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时,首次采用同声翻译,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型国际活动中采用同声翻译。
同声传译是各种翻译活动中难度最高的一种翻译,常常被称为外语专业的最高境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