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郭燕群)在外事活动中,他们也许不太引人注目,但绝对不可或缺。双边领导会谈时,他们是潜伏着的“第三者”翻译;翻译水平的高低、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外事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外交对话的效果。
2004年和2005年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大量翻译人员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借调而来,以满足广西突然增大的需求。这次向外省求援的经历,让广西意识到培养和使用本地高级翻译人才的迫切。广西外事办公室翻译室于是应运而生,近年来遴选培养了一批高级翻译人才。近日,记者对这些活跃在广西外事舞台的高级翻译们进行了采访。
既要跟着领导,又不能抢领导镜头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做隐形人,即双方意识不到你的存在,但是整个会谈又很顺畅,如果你引起注意,那说明你出了问题。”5月11日,自治区外事办翻译室首席翻译沈菲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所从事的职业。
外事翻译代表着广西对外交往的门面,无论对着装、发饰、言态,还是翻译出来的音速、音质,要求都非常高。“时时刻刻要注意很多东西,不像公司的商业谈判,听不懂可以问,气氛也很随和。”沈菲说。
在外事活动中,翻译这个“第三者”的位置很微妙,既要跟着领导,又不能抢领导的镜头。每次翻译要选好站位,以便能听清领导的讲话,但同时又不能出现在镜头中。这就需要翻译平时注意观察,在工作中慢慢积累经验,做个有心人。
在沈菲看来,英语翻译比小语种翻译的压力更大:“英语是世界通用语,现在很多政府领导都是双语型领导,如果你翻译错了,很多人能听出来。”
有一次,自治区领导会见前来广西考察的印度一正当代表团,对方地方口音非常重,所谈的内容涉及党建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在英文中没有相对应的词汇。当时印方有几句话,作为翻译的沈菲实在听不懂,但又不能不翻译,只能尴尬地询问外方后,把大概意思译出来。会谈结束后,尽管领导没有责备,但这件事令她许久不能释怀。
外事活动的“执行导演”
高级外事翻译需练就十八般武艺,如给自治区领导出访活动做翻译,需要有相关的礼宾知识;接待外国高级代表团,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包括应急医疗服务、武器装备、车辆性能等。
自治区外事办东盟处年仅25岁的越南语高级翻译李玉新说,如果将一场外事活动比喻为一个剧本,外事翻译更多的时候要协助负责“导演”的礼宾官做“执行导演”,大到领导的行程、礼宾安排,小到接送、食物饮水、医药准备、站位和座位布置等都需要协助联络、安排。
李玉新说:“如果说英语翻译的压力来自懂的人多挑毛病多,小语种翻译的压力则来自于孤军奋战。”懂小语种的人少,难以获得同行在翻译业务方面的协助,但好就好在相对应的国家较固定。翻译长期研究特定国家语言同时,他们对该国的国情已经相当熟稔,什么风俗人情、GDP以及和广西的经贸往来数额等可以信手捏来。
泰语高翻孔朱磊说,其实给会谈、宴请等正式外事场合做翻译不难,真正考验一个翻译百科知识储备的,是外事活动中的景点参观、推介会等专业性比较强的活动,会涉及到大量的专业词汇,没有扎实的功底应付不来。
好翻译需要苦练
同样做翻译,沈菲就很羡慕给国家领导人担任现场翻译的外交部同行。外交部在台前“表演”的翻译,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分头收集背景资料,集中一起练习翻译。在实战前,还会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解决跨行业技术问题。
在地方省区,有时候往往忽略了翻译的需求。例如,一场同声传译,主办方可能在会场布置、嘉宾接待等方面投入很大的经费,但往往不设翻译经费,说明不重视。还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翻译只要一坐到台前就能直接译出来。其实,翻译也需要提前拿到一些诸如嘉宾名单、参观背景等相关资料以进行精确准备,这点往往被别人遗忘。沈菲笑说:“其实有时候事先不查资料,就这么凑合过去也可以,但是会影响整个会议的质量。”
业内人都听说联合国有一位80多岁的高级翻译,技艺精深到在进行同声传译时,可以一边听,一边翻,还同时打毛衣。“在我们听来这是神话!”“好翻译没有捷径,靠的是勤练内功和熟能生巧。”翻译室首任负责人,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广西翻译协会副会长容向前如是说,做各种各样的听力练习是翻译每天的必修课。“在翻译现场,当所有镁光灯都对着你一人的时候,全场是静的,领导说完了,就等着你开口。如果你不翻,或者翻错了,或者说话磕巴了,或者根本听不懂,那是不能容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