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1 来源:网易新闻网
在日本地震报道中,央视新闻频道持续38天动用同传136人次
本报记者/侯乐
近期,伴随着日本大地震、利比亚局势突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25周年纪念、美军击毙本·拉登等一系列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电视媒体上频频出现“ 同声传译”字样。他们大部分人只见声音不见踪影,但其快捷的传译有效加快了新闻事件的传播,拉近了中国受众和新闻事件的距离。他们到底是谁?同传又是如何炼成的?
地震报道提升同传认知度
3月11日,9级巨震裹挟着狂浪夷平了日本东北沿海,此次地震播报中,中国多家电视台都不约而同地启用了“ 同声传译”即时播报震情的最新动态。
除中央电视台新闻、财经、国际频道之外,上海东方卫视、宁夏卫视、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也加入了这一阵营。其中央视新闻频道无疑创下了“最”纪录——震后头两周,新闻频道在清晨6点起至翌日凌晨1点为止的长达19个小时的直播时段中,都在直播间部署了 同声传译随时待命。同传配备共持续38天,累计用工达136人次、627小时。
央视此次启用的日语同传共约20人,他们主要是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的记者和播音员、高校教师、专事翻译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其中主力军年龄集中在35—50岁之间,很多人从业达10年以上,每年承接几十场乃至近百场同传工作。
连日高频率使用同传的做法,引发了不少年轻人,尤其是外语学习者对于 同声传译这一职业的向往。网上甚至还出现了“如何才能当上同传”的求助热帖,国内不少报纸也纷纷刊登介绍 同声传译的报道。
据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部主任曹日介绍,央视启用同传报道突发性事态开始于2001年底的阿富汗战争。但在同年9月发生的“9·11”事件中,央视却坐失了一次与世界同步关注事件的良机,在新闻大战中暂时处于不利地位。但翻身的机会很快到来,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后,央视迅速推出大规模直播,首创国内媒体以直播方式播报战争的先河。当时共有6位号称“中国第一代同传”的英语同传参与了直播。2003年5月,央视新闻频道开播,由此更拉近了国人与世界新闻现场的距离。
曹日介绍说,“3·11”地震之前,虽然 同声传译参与电视新闻报道的机会逐年增多,但基本上都以零散性需求为主。像此次这样长达1个多月使用同传尚属首次,当然这也和不断升级的日本核泄漏态势不无关系。
默默守候和主动出击
“同传”在屏幕上虽然只闻声音不见其人,但醒目标出的名字仍给人光鲜之感。然而实际上,同传们的工作却充满了长时间孤独、不懈怠地守候,甚至是默默无声地等待。
“3月25日晚上,刚换好睡衣就接到了电话:日本很可能要调高事故级别,快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的同传陈博这样回忆道。她随即飞快地换好衣服,夺门而出,飞奔着打上出租车赶到演播室。但直到时钟快要指到12点,期待的发布会并未出现。
“有时事态不明朗,但为了保险起见,用不用都先配着。”曹日主任强调,谁都不希望因翻译原因造成漏发重大新闻的结果。
参与此次同传工作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音员王小燕介绍说,此次央视同传,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基础性工作,如对NHK信号保持监听,协助编辑整理标题,甚至还会根据需要到编辑机房协助听译采访同期声。换句话说,与通常意义上坐等在翻译间里,就客户准备好的内容进行翻译的“同传”不同,这次的地震报道翻译要求同传主动出击寻找翻译内容(新闻点),甚至协助做好后期报道。因此考验的是同传语言实力和新闻敏感性两方面的综合能力。
王小燕这样回忆在央视的工作:“实际上,此次央视新闻频道对日语同传赋予了两项任务,一是同步或带时差地进行传译,另一项则是信息采集。”像日本NHK的节目在地震发生后第一周,全天候都是灾情的播报,但一周后,灾情以外的正常节目逐步恢复,这样一来,同传们不得不在监听NHK之外,同时开始在日本各大报社、通信社网站中寻找最新消息。如福岛县知事第二次拒绝东电社长当面谢罪的约见、东电首次公布抢修进度表等动态都是同传先从其他日媒网站获悉后,NHK才在电视新闻中播出的,从而加快了播报速度。
学者型同传更耀眼
严格说来,“同声翻译”指的是以不打断发言人的说话,仅以滞后2—3秒左右的速度,同步进行翻译,而此次央视日本地震“同传”并非都是这种方式。
“基本上来说,这次地震报道中,只有部分记者招待会采用了一般意义上的同传方式,而大部分时间则是在演播室里监听NHK的电视信号,边听边记笔记,遇到新闻点,立即举手示意,再由导播向主持人发令,适时插入,实际上是一种对新闻的综述。”日语同传蔡院森这样回顾他在央视的工作。
由于无法预测下一刻可能发生的事态,而演播室里也有预先设计好的话题、到访专家的点评或是记者连线,甚至是事先制作好的短片,编导很快发现“综述型同传”运用起来更加灵活,随入随出,既能在预设话题和时效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从收听效果上来说,也因翻译已事先掌握了大致内容,语言表达上更加通俗易懂。如地震发生翌日(12日)播出的《环球视线》中,两小时节目中插播了8次同传对于NHK最新播报的介绍,使得央视新闻直播间的多名专家得以实时对核电站造成的核辐射、日政府决定向1号机组灌注海水等动态进行跟进和点评。
长年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资深人士甚至指出,央视在此次东日本地震中的同传,既是翻译,其实每一次也都是一次新闻报道。大量熟知新闻报道的同行,以及深谙国际形势最新动态的学者型同传的加入,才使这项颇具难度的工作得以顺利展开,这一工作的难度应该超乎一般的同传工作,而这也确定了央视新闻此次独创的“综述型”同传风格的形成。
正因为这样,此次有同传参与的地震报道期间,央视新闻频道的收视率超过4%,这一收视率在地震发生一个多月后虽有所下滑,但仍维持着2%,大大超过了昔日同期水平。
“启用同传团队让央视新闻的报道更丰满、更专业!”曹日主任这样评价同传的作用。
不过,回顾起此次同传工作,日语播音员王小燕道出了心里话:“很多人由此知道了同传这一职业的存在,这固然让人开心,不过衷心希望下一次的电视同传,不要以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为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