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在新闻中心一层的书吧,摆放着许多介绍中国文化的中、英、法文版书籍。
在主新闻中心大运会官方图片社工作间,记者们正在处理稿件。
■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雄鹏/文 岑志利/图
随着大运赛事日趋精彩,众多的媒体记者也在紧张忙碌着,用大量的稿件、图片将大运会的精彩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位于龙岗大运中心体育场“水晶石”旁边的主新闻中心,就是注册媒体记者编写稿件或制作新闻的“阵地”。这里有新闻资讯制作所需的各种设施和服务,方便媒体记者第一时间报道赛事。便利的条件和中心工作人员热情的服务,也得到了记者们的一致好评和赞誉,有记者同行这样说:“在大运主新闻中心,就像回到了家。”
每个位独立光纤上网
日前,记者在主新闻中心一楼的摄影记者工作间看到,十几名带着“长枪短炮”的摄影记者,正在座位上忙着整理器材或编辑图片。由于摄影记者携带的器材比较多,为了防止不小心将器材弄混,每个座位之间还细心地设计有挡板。工作间的一侧,摆放着一排储物柜,方便记者保管物品。为了给摄影记者提供更全面服务,工作间内还设有专业影像服务中心,在赛事期间提供相机维修护理以及器材租赁。
在二楼的文字记者工作间,各个位置上都摆放有网络路由器。记者拿出笔记本电脑,在工作人员协助下,不到一分钟就连接上了网络。进入大运信息平台INFO系统,各类资料和比赛信息以及图片都可以非常流畅地打开。据了解,每个工作位都享有独立的10兆光纤上网,无论是上网查资料还是收发稿件,感觉都特别爽快。
主新闻中心内还设有新闻发布厅,大运组委会或政府等重要机构经常在此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厅可提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4种语言的 同声传译服务,让记者们可以及时方便地了解到各方面信息。
每个选手的照片都拍到
在主新闻中心完善设施的背后,还有着一群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
主新闻中心下设的官方图片社,按照以往大赛的惯例,在国内都是由新华社包揽。但这次大运会首次由赛事主办城市来承担官方图片社的运作,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最终落在了深圳特区报业集团的肩上。据官方图片社社长陈伟介绍,到目前为止,官方图片社正式发布的图片已超过10万张,每天至少发布500张,为各地媒体记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这500多张照片,是从每天上万张照片中精选出来的。“我们承担的是一项全记录的任务。就是说,大运一共41个比赛场馆与306个项目,我们要全部覆盖到,不管运动员强弱、场地大小,也不管拿不拿奖牌,所有1万多个运动员都要拍到,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这个难度相当大。”陈伟对记者说,“但是既然我们接下了这个活,就要尽全力去完成,再苦再累也要保证完成任务。”
每场新闻发布会都细心安排
在负责新闻发布会组织工作的新闻服务中心,记者遇到了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有回家的中心副主任邵晓东。据其介绍,大运会在各个比赛场馆共设有24个新闻发布厅,分布在全市不同区域,整个大运期间约有200多场新闻发布会,工作人员必须安排好每一场发布会的各项细节,如灯光、音响、投影、网络、 同声传译、礼宾,甚至小到现场的台卡,都必须保证到位,“11日当天,在主新闻中心连续举行了4场新闻发布会,最短的间隔只有10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们必须对各个业务口做出调整,在这之前,我们做好了各项预案和准备,还进行了专门的演练,最终确保了新闻发布会顺利进行。”邵晓东说,“为了大运,我们整个团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一团队的温馨和凝聚力。”
在主新闻中心,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技术人员,负责新闻发布平台的维护和技术支持。其负责人金建告诉记者,新闻发布平台是发布官方新闻信息的核心技术平台,媒体记者可通过该平台获取综合新闻、赛事图片和媒体通告等多种中英文信息服务,负责建设该平台的是来自深圳报业集团、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和“王选新闻科技奖”的专业技术团队。“4月份的时候我们才接到通知,时间非常紧迫,技术人员放弃了一切休息,夜以继日攻关,终于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金建平静的语气背后透露出一丝骄傲。
每天都来这儿的记者
在主新闻中心,记者也和一些同行进行了交流,谈起在新闻中心的感受,不少记者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对于中心内完善的设施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给出了一致的好评。
来自北京电视台的黄海宁,年龄不大却采访过不少大型的赛事,奥运会、亚运会都曾经留下过他的身影。他笑着告诉记者:“从主新闻中心的服务和设施来看,完全不逊色奥运会和亚运会,工作人员也非常有经验,而且很多地方感觉借鉴了奥运、亚运主新闻中心的一些优点,让媒体记者感觉很熟悉,在制作新闻时很容易上手,感觉就像回到了一个熟悉的家,非常便利舒适。”
《中国青年报》的田野,对主新闻中心也是赞不绝口,“我参加了几场新闻发布会,给我印象很深刻,工作人员训练有素,对现场秩序的控制尺度把握非常好,对于记者的要求也很配合,现场的 同声传译达到了国际水准,对于一个第一次举办国际赛事的城市,确实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精彩。”
马来西亚astro电视台的Caroline,是第一次来深圳。她告诉记者:“我每天都会来主新闻中心编写稿件,因为在这里感觉特别方便,新闻发布平台上每天都有很多信息和图片,让我可以了解更多赛场的情况;志愿者也很热情,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年轻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