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要减少文化折扣 著名学者张颐武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有影响力的纯文学作品寥寥无几,而新兴文学形式尽管已渗入人们生活之中,但是韩寒、当年明月等获诺奖可能性不大——— 日前,《全球华语小说大系(十卷本)》在京首发,恰逢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涵盖了新世纪以来华语文学创作中大部分优秀作品的文学作品集也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关注。 该丛书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发生了最剧烈和最微妙的变化,传统的纯文学创作空前繁荣,但读者群却日渐萎缩,有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寥寥无几。相反的,新出现的青春文学、科幻文学、穿越文学等等却逐渐渗入到新时代人们的生活之中。 文学史十年变化大 张颐武说,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一直觉得中国当代文学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发生了最剧烈和最微妙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影响的不仅是文学创作,也影响著无数普通人的阅读生活。 10年变化,包括传统的纯文学的变化和新增的文学类型的变化。传统的纯文学创作,一直都有观点认为文学在衰落,但事实并不这麽简单,在创作层面,实际上一直在膨胀,仅就长篇小说而言,从前几年每年出版超过1000部,到现在每年出版接近两千部,相对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而言,无疑是非常繁荣的。但从受众而言,真正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作家可能不超过10个,每年有影响力的作品,恐怕也不超过10部。这种反差,其实也是传统的纯文学创作在今天的一个状态。不过,就新增的部分而言,青春文学、科幻文学、穿越文学等等对于普通人生活的渗透则非常深,郭敬明、韩寒、落落、刘慈欣等等,都是年轻人非常熟悉的作家。此外,海外华语创作影响力也不小,如虹影等作家,这也是当前文学状态的一个特点。 全民关注文学不再 相对于上个世纪80年代全民关注文学的状态,今天确实已经发生变化。张颐武说,这和社会发展、娱乐形式、精神产品的多样化有关。上个世纪80年代,可能是关注文学的人群最多的时代,一本小说出版,很短时间裡大家都知道了,都会去看。那个时候的作家,如果作品能够发在《人民文学》的头题,一般就能够进作协成为专业作家了,如果能够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一般就可以成为当地作协的副主席了,可能现在的人们觉得怎麽进作协很容易,当副主席很容易,其实不是,这正好说明那个时代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视。而在今天,尽管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接近2000部,中短篇更多,但真正能够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已经很少了。 他说,传统的纯文学陷入两极状态,但新增的文学部分正在深刻地影响著当代人的生活,地铁上,公车上,经常能看到许多人拿著手机、阅读器在阅读,说明今天人们的阅读生活并不少,只是阅读的形态不同了,阅读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跨文化传播难题 莫言的获奖,确实对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有很好的帮助,张颐武说,但同时也要看到,跨文化传播还有很多难题。 他说,前不久我们在讨论中国人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有人就向我提出“韩寒能不能获奖”、“当年明月能不能获奖”的问题。对此,我说这个可能性并不大,首先新世纪兴起的文学形式,虽然经过了十年的发展,但在国际主流文学圈中还没有相当的影响,翻译的非常少,外国人当然也就不了解了﹔其二是太畅销的作家获诺奖的几率偏低,20世纪以来,文学创作发展出来许多非常复杂的技巧,而诺奖对这些文学技巧也相当重视,悖论在于,畅销的作品往往很少有语言表达技巧上的探索,因为这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训练才能看懂。所以,探索语言技巧的作品,往往读者不多。其三,莫言能够获奖并获得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认可,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创作特点非常鲜明,另一方面其作品的文化折扣非常少。所谓“文化折扣”,就是指这个文化所特有的,别的文化环境中的人很难看懂的东西。比如唐诗、宋词,如果一个人在作品中一会儿引用李白的诗,一会儿引用杜甫的诗,恐怕外国人要理解就会有困难﹔再如特殊名词,比如“五讲四美”等,使用这些名词,翻译的人恐怕还要用半页来写注释,普通人一看就崩溃了。所以,跨文化传播,就要减少文化折扣,如果进入特定的历史环境太深,跨文化传播就有难度。 |